2022浙江公务员考试行测试题:《言语理解与表达》(23)
1.长期的城乡二元发展格局,导致城乡在科技、人才、资金及土地等要素配置方面严重不均衡,并且农村的优质资源还在源源不断地向城市集中,难以避免地造成农村产业萎缩乃至空心化。通过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推动城乡要素自由平等交换,消除城市优质要素资源向农村流动的各种障碍,才能真正形成乡村产业兴旺的基础条件。事实上,我国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好的地方往往也是城乡融合发展程度高的地方。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农村三产融合发展:
A.受制于城乡二元发展格局
B.需吸引城市优质要素资源的流入
C.与城乡融合的发展水平息息相关
D.应解决城乡间资源配置不均衡的问题
2.从政策沿革来看,行业出现产能过剩时,治理政策通常先从拉动内需的角度去设计。实际上,________________。许多基础设施比较薄弱的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对传统产业产能需求还非常大,外部市场正在帮助解决内部需求不足的问题。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外部需求也是化解产能过剩的突破口
B.化解产能过剩还要更多依靠市场机制
C.化解产能过剩必然是个长期的过程
D.一味依赖市场扩容也仅仅是缓兵之计
3.人们喜欢从半封闭、安全的住宅中,往外眺望心目中理想的景色。如果能自由选择,他们选择的居家环境总是两者兼顾,一方面是安全的避难所,另一方面则视野辽阔,以便向外发展和觅食。不同性别的人,选择可能稍有差异,至少在西方风景画家中是如此:女性画家强调安全的居所,前景通常不大;男性画家则强调开阔的前景。此外,女画家似乎比较喜欢把人物的位置安排在居所内或附近;反观男画家,常常把人物安排到一望无际的空间中。
对这段文字理解错误的是:
A.人们的择居倾向是主要话题,性别比较是衍生话题
B.人们在选择住宅时首先考虑安全,也渴望亲近自然
C.可以看出作者更赞赏男画家对住宅开阔前景的喜好
D.可以推断作者认为的理想住宅的前景不可能是森林
参考答案与解析
1.【答案】C。解析:文段首先指出问题——城乡二元发展格局造成农村产业萎缩乃至空心化;然后给出对策——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才能真正形成乡村产业兴旺的基础条件;最后以“事实上”进行总结,说明我国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好的地区往往城乡融合发展程度也高。由此可知,文段主要阐述的是城乡融合发展与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关系。A、D 两项均对应文段第一句话,是背景和问题的介绍,未涉及“城乡融合”,排除。B 项对应第二句话的部分内容,非文段重点,排除。C 项是对“事实上”之后的内容的准确概括,当选。故本题选 C。
2.【答案】A。解析:“实际上”提示空缺处所填句子是对前句“治理政策通常先从拉动内需的角度去设计”的转折,而后文的“外部市场正在帮助解决内部需求不足的问题”是对如何解决内需不足问题的进一步阐述。由此可知,空缺处所填句子应表达外部市场可以帮助解决产能过剩而产生的内需不足的问题。A 项的“外部需求”既能与前文的“拉动内需”构成转折关系,也能与后文的“外部市场”对应,填入衔接恰当。B 项,文段讨论的是内需和外需的问题,而非计划与市场,排除。C 项,“长期的过程” 文段未涉及,排除。D 项,文段强调的是不仅要从内部市场入手,也要考虑外部市场,而非强调不能过度依赖市场扩容,排除。故本题选 A。
3.【答案】C。解析:A 项说法正确,这段文字的主要话题是人们的择居倾向,性别比较是衍生话题。B 项说法正确,可由“人们喜欢从半封闭、安全的住宅中,往外眺望心目中理想的景色”推知。C 项说法错误,文段仅客观介绍了男画家和女画家的择居倾向,作者未表明更赞赏男画家或女画家的择居倾向。“更赞赏”属无中生有。D 项说法正确,由“如果能自由选择,他们选择的居家环境总是两者兼顾,一方面是安全的避难所,另一方面则视野辽阔”可知,森林并非安全的避难所,所以森林不可能是理想的住宅。故本题选 C。
常见问题
- 浙江省考对学历学位有何具体要求?
- 具有较高学历人员报考学历要求较低的职位时,如何认定?
- 报考人员能否以辅修专业报考?
- 考察时需要对报考人员进行资格复审吗?
- 资格复审时须提供哪些材料?
- 公告中提到的“大专以上”、“两年以上经历”是否包括本数?
-
微信公众号:绍兴中公教育
(ID:sxoffcn1)
专注绍兴招聘资讯及备考学习资料推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