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公务员

首页 > 浙江公务员 > 考试题库 > 申论 >

2022浙江公务员考试申论模拟题(2)

绍兴中公教育 2022-03-10 11:25:58 浙江中公教育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绍兴中公教育温馨提醒您关注绍兴公务员考试题库·申论:【2022浙江公务员考试申论模拟题(2)】

请根据“给定资料”,总结榆林是如何实现“沙漠”变“绿洲”的。

要求:全面、准确、有条理,不超过200字。

S省榆林市地处毛乌素沙漠,风沙肆虐、土地贫瘠曾长久困扰着当地。上世纪50年代以来,大规模的生态治理在这里展开。经过多年的持续治沙造林,如今榆林沙化土地治理率已达93.24%,860万亩流动沙区重新披上了绿装。

在榆林市靖边县东坑镇毛团村98岁的郭成旺老人的记忆中,40多年前,毛团村周边都是黄沙,有时候一场风刮过,地里的庄稼就被沙子全埋了,村里人吃饭烧柴都很困难。

为了改变这种情况,1985年,已经年过花甲的郭成旺承包了村子周边的沙地种树。开始的那些年,风沙太大了,种下的树常常一晚上就给刮出来。郭成旺咬着牙继续种,树木慢慢扎根,扛住了风沙,逐渐成林。

治沙造林在郭家已经成为一种传承的信念,凭着这种“愚公移山”的精神,他们将4.5万亩黄沙变成了树林。

榆林像郭成旺一样的“愚公”还有几万名,他们成为毛乌素沙漠治理的重要力量。

几十年间,原本有着“驼城”之称的榆林,森林覆盖率从0.9%提高到如今的33%,860万亩流沙全部得到固定和半固定,明沙已经难觅踪影。S省治沙研究所副所长史社强为这个成就感到自豪。他说,中国的治沙技术在毛乌素沙漠治理实践中,不断应用、改进和提高。

“上世纪60年代,榆林市在全国首创飞播技术。飞播并非把种子撒下去就行,地点、时间和种源都有讲究。当时没有定位系统,地面人员拿镜子或红旗站在四角,提示飞播区域。”史社强说,经过反复试验,种源最终确定为花棒等5种易活灌木,600多亩沙地通过飞播技术得到治理。

张应龙是榆林市的一名“治沙大户”。2003年,张应龙承包了毛乌素沙漠300平方公里的无人区。经过16年的治理,这片沙区植被覆盖率已经从3%提高到65%。经过不断探索,他还总结出“保水保养分”等多种沙区植树模式,38万亩的林草地来源于此。

近年来,单纯的治沙造林并不能让他感到满足,重构毛乌素的自然生态系统成为他新的追求。为此,4年前他在治沙基地中引进了澳洲特有的鸸鹋,目前这些鸸鹋已经安居繁育成功。

不仅如此,张应龙还利用毛乌素沙漠天然形成的“新月状”沙丘,试验种植葡萄、蓝靛果等经济作物;自建试验田,种植蓝莓、黑莓、沙地红枣。他不断地尝试,希望能找到最适合当地的模式,撬动毛乌素沙漠的生态经济,让沙区也能变为“瓜果之乡”。

2012年以来,榆林相继启动实施“三年植绿大行动”“林业建设五年大提升”“塞上森林城提质增效行动”,将全民义务植树和资源开采企业造林绿化列入“十大工程”建设任务,创新义务植树形式,2019年实施榆林市首个互联网义务植树基地项目,标志着榆林全民义务植树活动进入互联网时代。

榆林市全民义务植树网通过利用林业地理信息系统平台,使全市乃至全球范围内的团体或个人通过义务植树网络平台进行捐款、捐物、捐劳动,从而实现足不出户,轻击鼠标即可履行植树义务。参与者只要在一年内累计达到规定义务植树尽责数量,即可生成义务植树荣誉证书。

现在,榆林已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在沙漠上建设起森林城市,曾经让人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如今已成为现实。

参考答案与解析

【参考答案】

一、传承信念。承包沙地种树,传承祖辈治沙造林的信念,坚持不懈,使黄沙变树林。二、科学治沙。首创飞播技术,反复试验,确定种源,治理沙地。三、生态重建。不断探索,总结多种沙区植树模式,引进特有生物物种,重构沙漠自然生态系统。四、绿色经济。自建试验田,试验种植经济作物,撬动生态经济。五、创新形式。实施绿化造林行动,明确造林绿化的建设任务,团体或个人通过互联网建设全民义务植树平台,完成植树义务。(计空格197字)

更多绍兴公务员考试题库·申论请关注绍兴中公教育

 猜你喜欢

查看更多

 大家都在看

2021浙江公职类考试公告查询
2021浙江公务员考试新资讯
2021浙江事业单位招聘公告
浙江地区银行招聘信息汇总
浙江教师招聘_资格证考试信息
中公题库APP
最近浙江国企招聘信息
最近浙江辅警考试信息
扫码咨询客服
扫码咨询

浙江公务员<

招考信息

报考指导

阅读资料

方法技巧 行测 申论 面试 时事政治 成功分享 心理测评 农业农村工作知识

考试题库

行测 申论 面试 心理测评 农业农村工作知识

各项目入口一键直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