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浙江公务员面试热点分析:大力提升城市“精气神”
自2005年在全国各地试点开展棚户区改造工程到近年的旧城改造工程,我国一直致力于城镇化建设,完善城市基础设施,让城市在“颜值”上不断提升,但在其文化内涵上却未能紧跟其后。纵使城市高楼大厦平地而起,公园景区绿化面积不断扩大,于表面而言看似走向国际都市的道路,但若缺少的城市文化素养的提升,最终也只会将城市打造成一个徒有其表的“花瓶”。文化是城市“精气神”的体现,只有注入人文的城市才能够持续、健康发展。
注重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让文化底蕴得以传承。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文化遗产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是一个城市世代人民智慧的结晶。而近些年,不少城市重发展轻保护,不惜以破坏历史文化古迹、古建筑为代价,只为打造新城发展。这样的做法不仅会适得其反,不利城市发展,更是将城市的文脉斩断,让新城成为“空城”,成为千篇一律、毫无特色的都市。因而,在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中要高度城市文化遗产的保护,拒绝大拆大建,在保留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发挥创新精神,让传统与现代融合,让历史文化成为一个城市发展的底气。
促进文化活动多样举办,让文化素养得以提升。古言云:“城,以盛民也。”城市,是用来容纳接受百姓的,而一个闻名遐迩的都市也必然是一个能够其居民得到精神满足的城市。在过去,城市管理者多以经济发展为首要目标,对民众的精神生活不加以重视,导致现实中少年宫等文化场所日渐落后,文化下乡活动形式老旧,无法给人民群众带来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而上海徐汇区创建公益文化联盟,提供多样文化服务,举办社区文化活动,创新打造“文化超市”等形式,让民众于寓教于乐中体味文化真谛,在无形的潜移默化中提升民众文明知识素养。当下,文化活动需与时俱进,既要发挥互联网数字思维,也要“接地气”、贴近民众。只有民众的文化素养提升了,城市的“灵魂”才能得以进一步升华。
鼓励文化产业大力倡导,让文化经济得以发展。作为繁荣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力量,文化产业既是满足城市居民文化需求的保障,也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是带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助推器。2020年北京实有文化市场主体32.8万户,全市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1万亿元,同比增长8.3%。可见,文化产业在城市经济方面的带动作用越来越突出。故而,要深入贯彻落实新的发展理念,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完善更高质量的文化产业扶持政策,鼓励引进各类文化创新人才,多层维度、多项扶持带动文化行业的繁荣兴盛。以文化产业的经济力量,为城市文化内涵提升注入动力。
以文润城,以城带文。文化是城市发展的精神内涵,是城市发展的立根之本。城市建设的本质在于人,而如何在改善人居环境的基础上给予当地百姓更多的精神关怀是每一个城市管理者执政的命题。唯有重视城市的人文主义,才能塑造好城市生活的现实主义,让百姓走向幸福的社会主义道路。
常见问题
- 浙江省考对学历学位有何具体要求?
- 具有较高学历人员报考学历要求较低的职位时,如何认定?
- 报考人员能否以辅修专业报考?
- 考察时需要对报考人员进行资格复审吗?
- 资格复审时须提供哪些材料?
- 公告中提到的“大专以上”、“两年以上经历”是否包括本数?
-
微信公众号:绍兴中公教育
(ID:sxoffcn1)
专注绍兴招聘资讯及备考学习资料推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