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浙江公务员面试热点分析:以网络安全之基 固民生福祉之本
当今社会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方兴未艾,网络安全环境日趋复杂。从社交网络“脸书”过亿用户数据被恶意泄露而人心惶惶、草木皆兵;到个人信息被商品化、民众因骚扰短信而不胜其烦最后习以为常;再到国家信息安全的尊严被技术垄断大国随意践踏,无不令人扼腕。这不仅侵犯着公民使用网络的权益,更不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要想立于世界强族之林,保障民生福祉,必须将网络安全放在首位,并长久有效的推进下去。
完善法律制度,落实责任主体。“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法律是国家网络安全的基础和保障,是国家、政府公信力的“试金石”。结合现实我们不难发现,因缺少法律依据而无人认领的信息安全事故;因缺乏相关法律威慑而变本加厉、堂而皇之犯罪的信息贩子;因信息泄露而造成的巨额经济损失和万千家庭的分崩离析。这些问题从表面上来看是有关政府懒政不作为的结果;抽丝剥离来说,还是因为信息安全网络安全法律的制度不完善,责任主体没有落到实处。因此,需要加强顶层设计,落实责任主体,方可收获网络安全的一方净土。
增强科技创新,建立防御体制。“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在网络安全的核心关键技术领域,我国仍处于受制于人的地步。要想建立起一套自主研发的防御体制,持天下之牛耳,为变则通。“墨子号”作为中国发射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织就了一张纵横寰宇的“天地网”,将中国人民的网络安全紧紧包裹住,这不仅增添了国民的安全感和幸福感,还为小康社会的建设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为此,需要加大人才培养和资金的投入力度,尽快占领全球技术创新的竞争高地。
提升公民意识,保护个人信息。“居安思危,于治忧乱。”这与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指出的“没有意识到风险是最大的风险”不谋而合。倘若网民对诈骗、信息偷窃等犯罪手段多留一份心,政府对网络空间的治理等方面保持警惕,积极运用多种媒体手段进行宣传,切实提升公民意识,那么青蛙效应所折射出的无意识被侵害现象会减少很多,因此,塑造安全的网络环境,需“不为浮云遮望眼”,切实提升公民意识。
登高必先修其远,行远必先修其近。维护网络安全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在完善法律制度,增强科技创新,提升公民意识上下狠功夫,方可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在网络安全这盘战略大棋中“胜天半子”。
常见问题
- 浙江省考对学历学位有何具体要求?
- 具有较高学历人员报考学历要求较低的职位时,如何认定?
- 报考人员能否以辅修专业报考?
- 考察时需要对报考人员进行资格复审吗?
- 资格复审时须提供哪些材料?
- 公告中提到的“大专以上”、“两年以上经历”是否包括本数?
-
微信公众号:绍兴中公教育
(ID:sxoffcn1)
专注绍兴招聘资讯及备考学习资料推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