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浙江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人口流动为经济发展孕育新动能
热点背景
最新公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流动人口为37582万人,与2010年相比增长69.73%。这一增速的背后,反映出的是过去1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公务员考试角度解读
[提出观点]
人口的迁移流动不仅有利于促进人力资源的价值提升,还有助于带动产业转移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从而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平衡发展。
[综合分析]
原因
早些年,经济较为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由于其产业发展的需要,引进和吸纳了一大批中西部的人才和劳动力,形成了“孔雀东南飞”的现象。
近年来,伴随着东部产业转移,以及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进,人口在东中西部相互流动加剧,返乡、“回巢”成为新的“时尚”。
此外,近年来户籍制度改革和研究生扩招、本科扩招、高职扩招等也给我国城乡和区域间人口流动提供了良好的制度基础。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我国已顺利实现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镇落户的目标。
意义
事实上,人口流动性增强也是我国区域发展活力的重要来源。例如,在建筑业中,是一大批农民工用一砖一瓦一铲建成了城市里的高楼、马路、地铁等;在现代服务业中,与我们每个人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快递小哥” “家政大嫂”,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也是不断地在城乡间流动;在先进制造业中,一大批来自农村的青年技工正在成为我国智能制造的“中流砥柱”。
人口的流动通常还会伴随着智力流、资金流、信息流、服务流、文化流等,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又极大地推动了资源的交流和文化的互鉴,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倒逼”公共服务均衡化改革。在人口流动趋势更加明显,流动人口规模进一步扩大的背景下,均衡的公共服务、公平的社会保障越来越成为社会普遍的“呼唤”。
[参考对策]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才和劳动力在城乡之间流动。
一方面要鼓励和支持更多的优秀人才返乡入乡创业就业,带动乡村产业发展;
另一方面也要为乡村劳动力“走出来”提供更便捷的通道,推动人力资源在融合中发展。
此外,特别注意人口流动中的社会融合问题。不仅要关注农村劳动力在城镇的“市民化”,同时也要重视城镇人口在乡村发展的社会适应问题,从而在制度上、文化上、路径上协同构建有助于人口良性流动的环境。
常见问题
- 浙江省考对学历学位有何具体要求?
- 具有较高学历人员报考学历要求较低的职位时,如何认定?
- 报考人员能否以辅修专业报考?
- 考察时需要对报考人员进行资格复审吗?
- 资格复审时须提供哪些材料?
- 公告中提到的“大专以上”、“两年以上经历”是否包括本数?
-
微信公众号:绍兴中公教育
(ID:sxoffcn1)
专注绍兴招聘资讯及备考学习资料推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