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公务员

首页 > 浙江公务员 > 阅读资料 > 申论 >

2020浙江公务员考试申论:识别“新变化” 展示“新气象”

绍兴中公教育 2020-06-03 10:27:44 浙江中公教育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不论是从国考的考察频率还是从近几年的省考趋势来看,归纳概括题目依然是最基础、但却万万不敢忽视的题型,在保持其重要地位“不变”的同时也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其中,最重要的体现是“综合概括”能力的渗透。

何为综合概括能力呢?最主要的即要求用关键词表现进行概括,结合若干具体表现找上位概括,当然还包括把接地气的词结合理论写成书面语,甚至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进行概括。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来理解:

首先,在题干中作答对象由以前“常见”的作答对象变为现在不“寻常”的作答对象。在近几年多省的省考中,遇到的最多的作答对象依然是以常见对象为主。比如“问题”、“经验”、“积极效果”、“特点”、“原因”等。但同时也出现了很多不“寻常”作答对象,比如:“现状”、“表现”、“争议”等。具体在作答中“现状”=问题+成绩,例:概括垃圾分类的现状须包括现状和成绩两个部分。“表现”=概括xxx问题的表现,例:概括环境污染问题的表现。“争议”=争议的集点 + a 观点和理由 + b观点和理由,例:概括关于网络直播的争议。争议的焦点是:网络直播是否有积极意义。支持者:xxxxx;反对者:xxx。总结来看,其实无论作答对象如何变化,作答过程依然离不开材料。

其次,在题干中作答对象由以前“基础”的作答对象变为现在具有“创新思维 ”的作答对象。比如:最基础的归纳概括“问题”可以转换为“顽疾”、“漏洞”、“困境”。具体在作答中“顽疾”==问题。例:概括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哪些“顽疾”,其答案围绕着人口迅速增长、资源短缺、交通拥堵等一些负面的内容展开。“困境”亦==问题,例:分析部分老字号发展面临的困境;指出基层管理工作面临的某种困境等,其做答核心还是要反映出负面信息。因此,在之后备考中遇到归纳概括题目的“创新思维”作答对象审题中一定要注意仔细分析其背后的“基础”,按照自己熟悉的作答方法作为切入点解题。

最后,对于比较喜欢考察的案例型材料,不能只是简单的理解这个案例,而应该进一步语言转换揭示实质。如材料:“员工说:我们四周是高高的围墙,还有铁丝网,戒备森严,好像监狱一样,连上厕所都限定时间,平均一天要工作12个小时以上。”实质则为“企业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差,对工人会产生负面影响”。诸如此类,在案例中很多口语化的表达要求考生进行语言转换。因此,作答中答案书写不能仅仅只抄材料,运用综合概括的思维提炼材料才是王道。

因此,中公教育提醒大家,在归纳概括作答中要有意识去运用综合概括能力!

 猜你喜欢

查看更多

 大家都在看

2021浙江公职类考试公告查询
2021浙江公务员考试新资讯
2021浙江事业单位招聘公告
浙江地区银行招聘信息汇总
浙江教师招聘_资格证考试信息
中公题库APP
最近浙江国企招聘信息
最近浙江辅警考试信息
扫码咨询客服
扫码咨询

浙江公务员<

招考信息

报考指导

阅读资料

方法技巧 行测 申论 面试 时事政治 成功分享 心理测评 农业农村工作知识

考试题库

行测 申论 面试 心理测评 农业农村工作知识

各项目入口一键直达<